自驾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赞助商家 免费领优惠券 我要问路 自驾圈新手上路手册 访问福利 旅游服务商入驻
怎么注册自驾圈 川藏中线 贡嘎神山 亚丁酒店预订 泸沽湖酒店预订 怎样赚取圈币
查看: 1797|回复: 0

抗战老路今安在──寻踪觅迹乐西公路

[复制链接]

2825

主题

1200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83
QQ
发表于 2020-6-15 13: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取更多自驾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抗日救亡国际援华通道的捷径   
中国筑路史上最为悲惨的壮举   
亘古开天辟地以来凉山的公路   
彝汉民族并肩奋斗铸就的丰碑

     翻开今天四川的地图,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寻找到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乐西公路来。因为,五十多年前乐西公路就“改名换姓”,被分为国、省、县道等若干段。而在林林总总的书籍中,用血肉筑成的抗战公路──乐西公路,凉山六万多平方公里广袤大地的第一条公路,值得大书特书,却名不见经传。不论是《四川省志・交通志》,或是《四川公路志》等史志,都没有以乐西公路为节,或以目进行详细的记载。而是分别在国道、省道中有些零星、分散的记述。并受篇幅所限,也只是大略的记载而已。《中国公路》总编辑张俭今年五月中旬在《乐西公路》的评审会上说,他在编《中国公路史》时,也没有收录乐西公路。只知道在抗战时期有滇缅公路、中越公路、中印公路。

我是一位“老公路”,1965年参加西昌养路段工作,就在养护乐西公路,只不过当时已不叫乐西公路了,称为川云西路即现国道108线。在西昌境内有月华、礼州、西宁、长安、新村等几个道班。1966年底,因修西昌青山机场,公路朝安宁河方向改线,但穿过机场的老路至今仍还在,还能看出一些乐西公路的风貌。我到凉山总段从事宣传工作,办《凉山公路报》、《凉山交通》,经常要到冕宁收集资料,对乐西公路又扩大了了解。1958年因要修大桥水库,乐西公路,也就是川云西路从冕宁拖乌改线走彝海、曹古。而老乐西公路的野鸡洞、大桥镇路段则没有多大的变化。我被《中国交通报・四川交通》聘为川西片区的首席记者,有机会到雅安采访,对汉源、石棉境内的乐西公路,也就是国道108线的部分,更知道一些情况。退休到省公路局写史志,对乐山市境内的乐西公路,也就是现在的省道乐(山)汉(源)路的一段,又有所认识和了解。

尽管如此,由于一直没有去过从峨边的新场,进入金口河境内,翻越蓑衣岭至汉源的乐西公路这段老线,即现在划为县道的公路。所以我对乐西公路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还缺乏真正的了解和整体的认识。因为乐西公路地势最险峻、工程最艰巨、伤亡最惨重的路段在乐山市金口河区的蓑衣岭,在雅安市汉源县的岩窝沟,在凉山州冕宁县的菩萨岗。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乐西公路改为国、省道的路段,早以“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乘车一驶而过,很难回想到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战老路。而被划为县道的路段,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加之人们又很少涉足,“藏在深闺人未识”。所以,这条抗战老路,血肉筑成的坦途,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湮灭在历史的岁月之中。而修建乐西公路涌现出的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气壮山河之举更是鲜为人知。

 今年5月中旬,我有幸在峨眉山参加《乐西公路》评审会,并得以重走乐西公路,上了蓑衣岭、到了岩窝沟,走了百多公里几乎没有改建的乐西公路老线,才对这条抗战公路有了比较全面,较为深刻的认识。

 纵观有关史书和资料,多以国民政府为了“开发边区,拓取资源,充实抗战力量”而修建乐西公路。这些提法不够准确,也许当时为了保密,稳定人心,不宜公布的原因。现在回首历史,应该是三大原因,一是为了救国图存,开辟转运国际援华物资的捷径;二是为了开发攀西战略资源,支持长期抗战;三是为了战略转移,为退守“第二陪都”──西昌打开通道。从当时战局变化,从蒋介石多次口谕和手谕,从西昌设立行辕和一系列重大建设来分析,后者应是主要原因。

1938年,随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武汉、广州沦陷,铁路、海运被切断,援华物资只能改由缅甸进口,经滇缅公路内运。1938年9月,国民政府在重庆召开全国公路水运交通会议,制定了配合战局的两年公路实施计划。将乐西公路、西祥公路列为川滇西路,作为运输援华物资的捷径。因为川滇西路一旦修通,就可连接滇缅公路,比从川滇东路到成都,可缩短里程295公里。

被誉为“祖国攀西宝库的第一个叩门人”、李四光的得意门生、川籍地质学者常隆庆,也是中央第一个派往四川的地质学者,并且首次考察凉山。他在1934春,率先在攀枝花地区发现了煤、铁等矿物质,打破了“西南无矿藏”的历史“定论”。他随后在1934年至1942年之间,先后8次进入攀枝花、西昌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又陆续发现了磁铁矿、赤铁矿等矿藏。1937年,常隆庆发表的《宁属七县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向世人披露了攀西地区无比丰富的矿产资源。引起了政、经、学界的震惊和高度重视。他并向国民政府建议修建通往西昌的公路,以利开发攀西矿产资源,得到了国民政府的重视,加快了乐西公路的建设。

将西昌作为“第二陪都”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无稽之谈。首先是战事所迫。1939年5月3日和5月4日两天,日寇战机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炸死中国民众3997人、炸伤2323人,20多万人无家可归。制造了骇人闻听,震惊中外的“五・三”、“五・四”惨案。随后又进行所谓的“101号作战”、“102号作战” “103号作战”等法西斯手段,即“轮番轰炸”、“月光轰炸”、“疲劳轰炸”等。妄图大施淫威,“以炸迫降”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特别是1940年6月12日,宜昌失守,四川告急,陪都──重庆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西昌地理位置特殊,居成都和昆明之中间。地形易守难攻,进退回旋余地大。物产比较丰富,供给有所保证。1938年底,蒋介石下令在西昌设立行辕,由他直接指挥。在邛海边修建新村特宅,总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蒋介石的办公、住所气势宏伟,俨如“总统府”。同时开办对外广播短波电台。当时短波电台只有重庆一座,成都、昆明、贵阳等地都只有中波电台。并在西昌修建发电厂、设立医院、开办学校、开展西昌小庙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抢修连接云南的西(昌)祥(云)公路等等。这些举措,都是为再次迁都提前做准备工作。

1939年1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乐西公路作为“库款直办”,即由中央拨款,交通部直办工程。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具体负责乐西公路的修建。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亲自督修。而当时四川的川黔、川陕、川鄂、川康、川滇东路等工程则是“库款省办”。即中央拨款,各省筹建。由此可见,乐西公路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乐西公路起于乐山王浩儿,经苏稽、峨眉、龙池、峨边新场、金口河吉星、皇木、马烈、汉源、石棉、栗子坪、拖乌、大桥、冕宁、泸沽、礼州、西宁、西昌城等地,止于西昌邛海湖畔的缸窑。1939年8月开工,1941年1月全线通车,历时18个月。全长525公里,如今乐山至峨边县新场段84公里,划归省道乐(山)汉(源)路即S306线;新场至汉源(富林)180公里,因乐(山)富(林)路即乐汉路,为避衣岭高寒山区,改线走金口河、乌斯河到汉源,现划为县道公路即X143线,;汉源至西昌261公里,因成都经雅安至汉源的公路在1952年修通,成为川滇西路又名川云西路的一段,现为国道北(京)昆(明)路即G108线。其中因1958年规划修建大桥水库,拖乌至冕宁段改线走彝海、曹古、在冕宁马尿河接线。

蒋介石曾多次口谕、手谕乐西公路,可见其何等重要。1938年6月,蒋介石发出第一道指令,“乐西公路必须迅速完成。”随着战事风云突变,1940年1月,乐西公路中段还在复测之时,蒋介石便下达第一次赶工手谕,“乐西公路务于本年12月完成,否则照军事违命误期论罪。”仅过两个多月,蒋介石又下第二次赶工手谕,“乐西公路务于本年6月底以前完成。其筑路进度须于每星期详报一次,所筑各路之工作,应以此路为中心,其他公路不妨暂缓。”

 七十多年前,在工具简陋、大锤、洋铲、钢钎、钢索都要从美国购买。以及在缺衣少食、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十多万川、康人民为了抗日救国、为了开发边疆,团结一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参加修路的人员,舍小家,顾国家。明大理,讲大义,不惧山高水险,不怕天寒地冻。战悬崖,斗深谷。以牺牲四千多人,伤残万余人的惨重代价,打通西南出口捷径,保证抗战的国际援华物资运输。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急关头,高风亮节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

 乐西公路的修建,在四川21个县先后征工12.3万人,西康10个县征汉工、彝工4.7万人,川康两省27县共动员民工约17万人。但仍显人力不足。由于工期紧迫,1940年3月1日,西昌行辕报呈蒋介石准拨十一补训处驻西昌新兵两个团参与乐西公路修筑。当年8月13日得到批准,两团新兵1500人参与筑路。承担汉源县白岩河至冷竹坪及冕宁县拖乌至栗子坪的部分路段工程。兵工的战斗力较强,为攻克艰难路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乐西公路在大、小凉山的彝区境内,设“乐西公路边民筑路队南段督修司令部”、 “乐西公路边民筑路队北段督修司令部”和“富(林)擦(罗)段督修专员办事处”,负责组织当地彝民修筑乐西公路。先后从冕宁县征调汉工8800名,彝工5000名,从越西县征调彝工4000名。因为男工不足,一些彝族妇女也参加了乐西公路的修建。还征用有一些越西、冕宁、西昌当地居住的藏族同胞。

在《乐西公路》的评审会上,我们观看了郑君里拍摄的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其中有15分钟彝族同胞参与修筑乐西公路的珍贵记录,展现了当年彝族同胞修建乐西公路的场景。记录了彝族同胞在乐西公路修筑中,纪律性强,吃苦耐劳,善于在高寒山区劳作。并与各筑路队伍,驻地乡民友好相处,相互帮助。通过短期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与汉、藏同胞一起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抢修公路。很好地完成了筑路任务。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团结一心,同甘共苦,齐心协力修筑抗战公路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从峨眉出发,重走乐西公路,峨眉至峨边已建为二级收费公路。线型平缓、顺直,路面宽敞,并且铺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看不出一点老乐西公路的遗迹。行至峨边县新场,我们参观了新场大桥。该桥有五个石拱,故又名“五孔桥”。历经七十多年的沧桑岁月,这座石拱桥还安然无恙,默默无闻地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车辆。如果不是乐山交委的人介绍,真不知道这是当年修建乐西公路时的老桥。

从新场大桥桥头朝左拐,汽车便驶上乐西公路的老线。公路一直在上坡。这段公路作为通乡通村公路,已进行了改造,路面虽然不宽,但铺成了泥结碎石路面,比较平整。而公路两旁高大、挺拔的行道树,则是当年乐西路留下的遗迹。 在山上朝下看去,大渡河宛如一条玉带,镶嵌在高山峡谷之中。对岸的峨边县城也尽收眼底,被称为“木城”的峨边,四周林木茂密,郁郁葱葱,名不虚传。

汽车前行十多公里,便进入金口河区的地界。到了吉星乡,这段路已铺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不算宽,但很美观、舒适。路旁有个大石磙子,是当年修乐西公路的“土压机”。历经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记录着着当年修路的艰难和辛酸。这大石磙子也引起大家的好奇心,争相拍照,都想保存难得一见的公路文物。

再往前行,汽车下了段坡,进入永胜乡。群山环抱之中出现了一个很宽阔的盆地。田垅片片,沟渠纵横,农舍鳞次栉比,林木茂密,如同世外桃源。

 峰回路转,不远之处,一座奇特的大山出现在眼前。这山生得四四方方,就像巨大的屏风。又像一块偌大的瓦片,因而得名大瓦山。大瓦山与国家森林公园瓦屋山、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地峨眉山遥相呼应,成三足鼎立之势,景色奇绝,蔚为壮观,被称为“蜀中三绝”。

 汽车很长时间都在大瓦山的脚下转,大瓦山一直就在跟前。好一阵子,才朝右手方向的蓑衣岭盘旋而上。 蓑衣岭,海拔高,长年云雾弥漫,阴雨连绵,行人翻越,必备蓑衣、斗笠等雨具,故名蓑衣岭。乐西公路二十七分段长王仁轩的诗句:“朝登蓑衣岭,风急雾正浓;须眉皆雪白,皤然一老翁。”便是绝妙的写照。

我们这次到来,天公作美,遇到难得的晴朗天气。 公路逐渐上升,四周植被茂盛,路旁很多叫不出名的野花姹紫嫣红,迷人眼目。汽车上到一定高度,一片一片的冷杉林出现在眼前。由阔叶林区进入针叶林区,由此便知,这里已是高寒地带了。快到山顶时,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随处可见。有红色、有黄色、有白色,绚丽多彩,景色美不胜收。

下午四点来钟,我们到了蓑衣岭山顶。蓑衣岭是乐西公路的最高点,被筑路员工称之为“死亡之岭”。因无御寒衣被,缺粮缺菜,缺医少药。一夜之间就冻死、饿死、病死民工200多人。仅乐山至汉源段,就死亡民工2400多名。路旁屹立着“蓑衣岭”和“蓝缕开疆”两块大碑。赵祖康先生题写的“蓝缕开疆”碑文记述道:“蓑衣岭乃川康来往要冲,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雨雾迷漫,岩石陡峻,施工至为不易。本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限期迫促,乃调集本处第一大队石工,并力以赴,数月之间,开凿工竣,蚕虫鸟道,顿成康庄。员工任事辛苦,未可听其湮没,爰为题词勒石,以资纪念。”

 我们下车参观、拍照时,顿感寒气袭人,冷风剌骨,同行的人纷纷加衣戴帽。在山下还感到有些炎热,山上却  如此寒冷,温差之大,有如冰火两重天。来过蓑衣岭的人说,今天天晴,还不算冷,如果是阴雨天,六月份的早、晚时间都要穿棉袄。由此可见,蓑衣岭气候之恶劣,施工是何等的艰难,真是“一路打通万骨枯”。 在“蓝缕开疆”的碑前,放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委员会敬献的花篮,上面写着“向为抗战修筑乐西公路的英雄们致敬!”,我为七十多年的浩大工程所震撼,敬意由然而生。

伫立远眺,对面的大瓦山显得比较矮小了,大瓦山湿地公园尽入眼帘,山水相映,花草遍野,真是风景这边独好。高大挺拔的二滩、瀑布沟水电站的输电铁塔,几组并排矗立,一座连一座伸向远方。一座输电铁塔就耸立在“蓑衣岭”和“蓝缕开疆”两碑之后。一扫蓑衣岭的冷清,带来几分现代化的气息。

 从蓑衣岭朝汉源下行,大约十多公里便来到被当年筑路员工称之为“魔鬼住所”的岩窝沟。这段险路长达六公里多,公路一边是悬崖绝壁,另一边是万丈深渊。施工中有三十几名工人,坠岩身亡。六公里多路段共牺牲了125人,平均每公里有20多人献身。正如当时有条标语所写:“用我们的血和肉,去填满岩窝沟”。 这真是 “抗日御敌一寸山河一寸血,修建乐西每米路桥每米魂”。去年,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华藏山社、汉源县乐西路抗战文化研究联合会在岩窝沟立下“忠魂精骨,永昭日月”的纪念碑。我们去时,碑前也放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委员会敬献的花篮,“向为抗战修筑乐西公路的英雄们致敬!”的字句,再次勾起我们对乐西公路先辈的崇敬和缅怀。

此时此刻,感今思昔,顿觉不上蓑衣岭,不到岩窝沟,就不算走过乐西路,就不算认识乐西路。   
我们走到皇木厂镇,这里曾是清朝乾隆年间,为修建皇宫采木之地,而得名皇木厂。因已是下午六点多钟,时间太紧,我们只得取道乌斯河回金口河。而皇木厂经马烈、安乐至汉源的60多公里老乐西公路路段就没有去成。还留下了一些遗憾。不过汉源县城富林镇至安乐已改建为沥青路面,安乐至马烈也正在修建水泥路。原汁原味的乐西路就在蓑衣岭,岩窝沟。

令人特别欣慰的是,乐山市金口河区常务副区长向我们介绍说,今年省发改委、省交通厅、四川交投集团联合定点帮扶我们永胜乡。这对改变蓑衣岭山区的交通面貌将是有力的支持,通过对乐西公路的改扩建,使这条抗战老路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开发沿线的丰富矿产资源,促进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业发展,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都是雪中送炭。昨天我和公路交通的同志,一起到蓑衣岭进行了实地查看,将尽快制定改建方案,早日完成。到时,乐西公路最险峻的蓑衣岭路段,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

 乐山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忠福告诉笔者,乐西公路上的苏稽桥,已经7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使用,这真是了不起。一是年代这么远久了,当时的物资、技术条件十分有限,二是现在的行车量非常大,大吨位的车非常多,加上车辆普遍超重超限。70多年前的桥梁还能使用,这真是质量过硬。所以,我们在这段公路的改造、加宽时,并没有把老苏稽桥拆掉,宁愿在旁边新修一座大桥,让它保留下来。既可以作为抗战文物保存,又让它继续为交通运输服务。 凉山州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兵文向笔者介绍,乐西公路在凉山境内,主要通过冕宁县和西昌市,全部属国道108线。这条路是凉山的第一条公路,七十多年来,为凉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国家对这条战也十分重视,去年将凉山段作为108国道整治的示范工程。凉山已经开工整治,整个工程完成后,将是面貌一新,通行能力全面提高。

 雅安市汉源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兴雷对笔者说,乐西公路虽然是抗战时修的生命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进行加宽改造。为了保存乐西公路的风貌,我们决定在进行改建工程时,特意在蓑衣岭或者岩窝沟的险峻地段,将一两公里路段不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而是把基层做得很牢实,路面铺成弹石路面。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年逾古稀的原汉源养路段段长钟建德感慨万千,饱含深情地写下“山也乐来水也欢,千里有缘聚乐山。共同探讨乐西线,强国富民七十年。先辈雄风今尚在,流血牺牲不畏难。血肉筑起抗战路,丰功伟绩万代传。触景生情,情不自禁,我也吟唱出《水调歌头》:乐西公路行,方知修建难。日寇近逼陪都,西南出口必筑。川康十万民众,急赴高山峡谷,拼命赶工期。天寒手足僵,缺粮面饥黄。

蓑衣岭,岩窝沟,菩萨岗。四千多人捐躯,褴褛不止开疆。蛮荒千里坦途,十八个月建成,奇迹现神州。抗战添新线,边陲得开发。
自驾圈www.023115.com 自驾圈QQ群:935976211 公众号:锋哥带你玩(微信搜索“锋哥带你玩”)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QQ|优惠券|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问路|自驾圈 ( 渝ICP备09023264号 )

GMT+8, 2024-4-20 03:00 , Processed in 0.11010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